2011年6月16日

月沒帶食


今天凌晨的『月全食』是屬於『月沒帶食』,距離上次月全食已經 4 年了,



月食過了食甚後的復圓過程,因月亮西沈而不得見,稱為『月沒帶食』。這次月全食由於月球移動軌跡接近地影中心,造成食甚時的月球將呈現暗紅色,使得由初虧到復圓的月球顏色與亮度變化劇烈,且全食(月球完全在地球本影內)的時間長達 100.2 分鐘,為本世紀內全食時間第 5 長的月全食。結果,月亮才被吃掉一半,就被雲遮住了,等年底的月全食吧。



過程時間說明
半影食始1:23月球邊緣開始進入地球半影,不易察覺。
初虧2:22月球邊緣開始進入地球本影,月食開始。
食既3:22月球恰好完全進入地球本影,全食開始。
食甚4:12月球最接近地影中心的時刻。
生光5:03月球恰好開始離開地球本影,全食結束。

最早的月食記錄是西元前 2283 年美索不達米亞的記錄。在漢朝時,張衡就已經發現了月食的部份原理,他認為是地球走到月亮的前面把太陽的光擋住了,『當日之沖,光常不合者,蔽於地也,是謂暗虛,在星則星微,遇月則月食。』西元前 4 世紀的亞里士多德根據月食看到地球影子的圓形而推斷出地球是圓的。

轉載自:臺北天文館網站WIKI 維基百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