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緣際會,今天收到幾隻免費的『大閘蟹』,我好幾年沒吃大閘蟹,非常懷念如此美味,心中萬分感謝。
真正的『大閘蟹』學名是『中華絨螯蟹』,原產地在大陸,臺灣產的大閘蟹學名是『臺灣絨螯蟹』,兩者應該是近親吧。『大閘蟹』在淡水中度過大部分生命,但它們必須到海中繁殖,牠們遷徙至下游,在有潮汐的江河口達到性成熟期並交配。大閘蟹的品嘗時間為中國農曆八、九、十月份,素有「九月圓臍十月尖,持螯飲酒菊花天」一說,即農曆九月吃圓臍母蟹,十月吃尖臍公蟹,此時甘香肥美,為人間珍味。
大閘蟹最有名的產地莫過於江蘇的『陽澄湖』,由於水域和養殖方法的不同,在外觀、口味,甚至售價上都會有所區別,而陽澄湖大閘蟹是公認知名度最高的大閘蟹品種,陽澄湖所產的大閘蟹有四大特徵「青背、白肚、黃毛、金爪」。幾百年前的古人就已經視陽澄湖蟹為「生平獨此求」,以食之作為享受口福之樂;章太炎夫人湯國黎女士有詩曰:『不是陽澄蟹味好,此生何必住蘇州!』
我收到的是臺灣養殖的大閘蟹,臺灣除了水質跟大陸不同,養殖技術應該是不輸大陸,加上大陸的污染嚴重,可能臺灣大閘蟹的品質比陽澄湖更好。至於烹煮及食用方法,可以參考『嚴長壽教你吃大閘蟹』這篇。我的方法是用蒸的,去中藥店買『紫蘇』,50 元就一大包,放一些紫蘇到水中煮,大閘蟹要肚子朝上,避免蟹黃蟹膏太多而溢出,切一些薑片放在大閘蟹肚子上,紫蘇跟薑片的目的是去寒。水煮滾了再放上蒸籠,大火蒸 7~8 分鐘即可,簡單方便。
『大閘蟹』最好吃的當然是公蟹了,母蟹的蟹黃稍硬,有點像是沙母的蟹黃的感覺,就不特別了。公蟹的蟹膏才是精華,蟹膏就是公蟹的『精液』,大閘蟹公蟹的蟹膏如漿糊般綿綿密密,幾乎要把唇舌都黏在一起,只能用人間美味來形容!其實我是很懶得吃螃蟹的人,實在是太麻煩了,所以我只把蟹膏蟹黃吃了,剩下的交給我老爸解決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