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食地圖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SeanHo的美食地圖
2011年8月14日
中元節與盂蘭節
農曆七月十五日,道教稱為中元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簡稱盂蘭節),民間俗稱鬼節。中元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都是中國傳統節日裏祭祖的四大節慶。
據《佛說盂蘭盆經》的記載,「盂蘭盆」是梵語,「盂蘭」意思是「倒懸」;「盆」的意思是「救器」,所以,「盂蘭盆」的意思是用來救倒懸痛苦的器物,衍生出來的意思是:用盆子裝滿百味五果,供養佛陀和僧侶,以拯救入地獄的苦難眾生。
釋迦牟尼佛有一重要弟子名喚目犍連(簡稱目連),修持甚深,以神通著稱,相傳目連的母親做了很多壞事,死後變成了餓鬼,目連通過神通看到後十分傷心,就運用法力,將一些飯菜拿給母親食用,可是飯一到母親口邊就化為焰灰,目連大聲向釋迦牟尼佛哭救。佛陀告訴他,必須集合眾僧的力量,於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於盆中,供養十方僧人,以此般功德,其母方能濟度。目蓮依佛意行事,其母終得解脫。
這種儀式最早從南北朝時代目連救母的功德法會中開始流行,據《佛祖統紀》記載,梁武帝即開始設壇舉行盂蘭盆法會。自此往後,歷代帝王臣民多遵佛制,興盂蘭盆會,以報答父母、祖先恩德。
道教全年的盛會分三次(合稱為「三元」),認為「三元」就是天官大帝、地官大帝及水官大帝「三官大帝」的別稱,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為三官大帝的誕辰。
正月十五日稱為「上元」——天官生日,主要是舉行賜福的儀式。
七月十五日稱為「中元」——地官生日,用以赦免亡魂的罪。(中元法事是為亡魂赦罪,但是絕對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減輕了一些,希望他們早日安息。)
十月十五日稱為「下元」——水官生日,是為有過失的人解除厄運。
相傳七月地獄大門開放一個月,所有的無主孤魂全從陰間出來,到陽間接受人民的供養,因此各地方都紛紛在這一個月舉行「普度」的祭祀儀式。從前,各地輪流進行普度,把七月的每一天安排得滿滿的,據說引起孤魂野鬼的酗酒、毆鬥事件;後來有些地方普度便統一在中元正日七月十五舉行。
農曆七月民間俗稱「鬼月」,傳說鬼門在此月份開門,到七月二十九日的時候又重新關上。農曆七月何時開始變成諸事不宜,甚至演變成「鬼門大開」的月份?台灣民俗文物館考證,發現《詩經》描述七月,未見不祥的記載;梁武帝設「盂蘭盆齋」,自此民間普遍在七月十五日設「盂蘭盆齋」為孝親之供,到唐代仍沿襲;到宋朝為止,並未曾查見七月是鬼月的記載。
根據台中市民俗公園台灣民俗文物館考據歷史文獻後發現,古時七月不僅非鬼月而是「大吉月」,古代七月是大吉月,也是曆法中的申月,有「上得天時,下得地利」的優勢,尤其明朝皇帝除沿古來天子七月葬之俗外,甚至多數選擇七月登基,清朝亦流傳堪輿口訣:「古來七月天子葬」,在在顯示七月是吉月的傳統。鬼月習俗源自明太祖朱元璋篤信風水,他為了霸占七月吉時,不讓民間與皇族共用吉日吉時所致,於是派人假冒道士賣符,謠傳七月是不吉祥的「鬼月」。台灣人自明朝移民台灣,將明代流傳的偽習俗完整移植,意外成為華人世界唯一保存鬼月的族群。
資料來源:WIKI 維基百科、人間福報。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