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 (26) 民以食為天 (252) 生活紀錄 (52) 宜蘭 (8) 書中自有顏如玉 (9) 真實笑話 (17) 強力推薦 (93) 敗家 (12) 喝到死為止 (36) (41) 新北 (14) 新竹 (4) 節日 (15) 節氣 (24) 遊山玩水 (13) 電腦相關 (39) 嘉義 (1) 彰化 (3) 臺中 (19) 臺北 (183) 臺南 (1) 導遊心得 (3) 影視 (51) 還不錯 (134) 轉載 (71) 雞肋 (89)

我的美食地圖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SeanHo的美食地圖

2011年9月12日

中秋節



中秋節起源於中國,為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按照中國的農曆,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此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但並沒有說明是八月的哪一天。唐朝以後,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傳說唐玄宗夢遊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一般認為,中秋節開始盛行於宋朝,元末朱元璋起兵時以月餅秘密傳遞「八月十五日殺韃子(即蒙古人)」訊息,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將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明清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大傳統節日。《正德江寧縣誌》載,中秋夜,南京人必賞月,合家賞月稱為「慶團圓」,團坐聚飲稱為「圓月」,出遊待市稱為「走月」。

關於中秋節來源的傳說中,嫦娥奔月的故事最著名。該傳說在民間有多個版本流傳,大致內容是:相傳在遠古時代的射日英雄后羿娶了嫦娥,並成為帝王,可是他愈來愈暴戾,多番施行惡政,成了大暴君。有一天,后羿從王母娘娘的手中求得到一包不死藥,只要吃了不死藥,就能長生不老。嫦娥知道後為拯救蒼生免受后羿永遠的統治,就把不死藥全部吞下,然後變成了仙女,往月宮飛去。百姓們得知嫦娥奔月成仙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嫦娥祈求平安吉祥,由此便逐漸形成了中秋節拜月的風俗。

賞月是中秋節的傳統活動之一,《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香案。至唐宋時期,賞月之風更盛,關於中秋的詩詞也層出不窮,如辛棄疾的《木蘭花慢 中秋》、蘇軾的《水調歌頭》等。《東京夢華錄》更有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

賞月和吃月餅已經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了,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禮物。

資料來源:WIKI 維基百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