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臭豆腐是清朝安徽仙源縣舉人王致和意外的發明。清朝康熙 8 年,王致和赴京趕考,不幸名落孫山,留在北京經營豆腐舖。某天王致和因累積不少存貨,打算加鹽醃製做成豆腐乳,結果發霉,豆腐變成青色,而且其臭無比,不過吃起來卻非常好吃。後傳入宮中,倍受慈禧太后讚賞,賜名『青方』,成為御膳。現在北京王致和食品有限公司已經是中國豆腐乳製品中最有名的的品牌之一。
老媽說從我 3-4 歲時就愛吃臭豆腐,算算也有 30 多年了,當時臭豆腐不像現在這麼普遍,大多都是外省老伯推的小攤車在賣。我記得那時我家附近的菜市場,就有一個外省老伯在賣炸臭豆腐,老爸第一次帶我去吃我就愛上了,從最早的三個 10 元,到一個 4 元,後來 三個 15 元,老伯跟我成為好朋友。然後搬家後,新家巷口也有個外省老伯每天下午都會推個小攤車來賣炸臭豆腐,每天在家聞到香味就知道老伯來了,這位老伯也跟我成為好朋友。
其實臭豆腐最好吃的作法是用清蒸的,許多江浙菜的餐廳都會有,但是臭豆腐必需做的夠好夠臭,蒸起來才會好吃,現在大多數的臭豆腐都不夠臭,只是簡單泡一下滷水就拿出來賣,根本還沒發酵阿!第二好吃的作法就是油炸了,不過市面上在賣的炸臭豆腐,大多數的醬汁都是偏甜又濃稠的台式口味,小時候吃的外省老伯的炸臭豆腐,就是簡單用醬油、大蒜汁、醋、麻油調味,而且當時的臭豆腐做的夠好夠臭,現在很難再找到當時的那種美味了!至於其他像是麻辣臭豆腐、臭臭鍋之類的作法,我覺得都沒有特別好吃。除了清蒸與油炸,還有一種很棒的作法是作成“臭豆腐乳”,簡單說就是用臭豆腐作成的豆腐乳,這個以後會另外再寫一篇介紹。
回歸主題吧,前兩天上網找了一下張臭˙ㄇㄛ˙ㄇㄛ的地點,才知道中崙市場就是北寧路跟八德路交叉口那個小菜場。招牌上看來,最受歡迎的應該是腸旺臭豆腐鴨血,不過我還是點了香酥臭豆腐。臭豆腐外皮炸的很酥脆,豆腐內卻是很嫩,雖然臭豆腐本身也是不夠臭的,但是炸的功力很不錯,外酥內嫩的口感相當好。醬汁的部份也不同於一般偏甜又濃稠的台式口味,而是加了豆豉調味(豉,音同齒,別再唸豆股了),比較鹹香的口味還不錯,果然不愧是 40 年老店,跟一般的炸臭豆腐比起來確實比較好吃,但是我還是比較懷念兒時記憶中的外省老伯的炸臭豆腐阿!
老媽說從我 3-4 歲時就愛吃臭豆腐,算算也有 30 多年了,當時臭豆腐不像現在這麼普遍,大多都是外省老伯推的小攤車在賣。我記得那時我家附近的菜市場,就有一個外省老伯在賣炸臭豆腐,老爸第一次帶我去吃我就愛上了,從最早的三個 10 元,到一個 4 元,後來 三個 15 元,老伯跟我成為好朋友。然後搬家後,新家巷口也有個外省老伯每天下午都會推個小攤車來賣炸臭豆腐,每天在家聞到香味就知道老伯來了,這位老伯也跟我成為好朋友。
其實臭豆腐最好吃的作法是用清蒸的,許多江浙菜的餐廳都會有,但是臭豆腐必需做的夠好夠臭,蒸起來才會好吃,現在大多數的臭豆腐都不夠臭,只是簡單泡一下滷水就拿出來賣,根本還沒發酵阿!第二好吃的作法就是油炸了,不過市面上在賣的炸臭豆腐,大多數的醬汁都是偏甜又濃稠的台式口味,小時候吃的外省老伯的炸臭豆腐,就是簡單用醬油、大蒜汁、醋、麻油調味,而且當時的臭豆腐做的夠好夠臭,現在很難再找到當時的那種美味了!至於其他像是麻辣臭豆腐、臭臭鍋之類的作法,我覺得都沒有特別好吃。除了清蒸與油炸,還有一種很棒的作法是作成“臭豆腐乳”,簡單說就是用臭豆腐作成的豆腐乳,這個以後會另外再寫一篇介紹。
回歸主題吧,前兩天上網找了一下張臭˙ㄇㄛ˙ㄇㄛ的地點,才知道中崙市場就是北寧路跟八德路交叉口那個小菜場。招牌上看來,最受歡迎的應該是腸旺臭豆腐鴨血,不過我還是點了香酥臭豆腐。臭豆腐外皮炸的很酥脆,豆腐內卻是很嫩,雖然臭豆腐本身也是不夠臭的,但是炸的功力很不錯,外酥內嫩的口感相當好。醬汁的部份也不同於一般偏甜又濃稠的台式口味,而是加了豆豉調味(豉,音同齒,別再唸豆股了),比較鹹香的口味還不錯,果然不愧是 40 年老店,跟一般的炸臭豆腐比起來確實比較好吃,但是我還是比較懷念兒時記憶中的外省老伯的炸臭豆腐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