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是小姑姑請吃飯,我們去吃『塔吉摩洛哥料理 Tajin Moroccan Cuisine』。堂哥堂姊也來了,全部 10 多個人再加幾個死小孩,很熱鬧。
『塔吉摩洛哥料理 Tajin Moroccan Cuisine』的老闆 Hicham 是摩洛哥人,來臺灣很多年了,後來才知道蓓蓓、小寶跟 Hicham 是朋友,我猜可能是以前蓓蓓學法文時認識的。摩洛哥位於非洲西北部,直布羅陀海峽南岸,坐船到西班牙只要 30 分鐘,所以自古即是非洲和歐洲之間的交通要道。摩洛哥常年氣候宜人,花木繁茂,贏得「烈日下的清涼國土」的美譽,還享有「北非花園」的美稱。這樣的地方誰都想要,所以從 15 世紀開始,摩洛哥受到多個西方國家的入侵。20 世紀初期的摩洛哥危機是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重要原因之一。1912 年法國佔領摩洛哥,1956 年獲得獨立,所以大多數摩洛哥人都會說法語。中國古籍中有關摩洛哥的較早記載,有宋人趙汝適《諸蕃志》「默伽獵國」。電影史上不朽的經典《北非諜影 Casa Blanca》即是以摩洛哥西部的城市卡薩布蘭卡為故事發生地點的電影。
『塔吉 Tajin』是指這種金字塔型的陶鍋,或是用這種陶鍋煮出來的料理,在北非地區很常見。由於非洲水源缺乏,所以發展出這種形狀的鍋具,水蒸氣升高到金字塔型的鍋蓋上端後,又冷卻凝結成水流回鍋中,不但保留了珍貴的水份,也可利用水蒸氣蒸煮食物。這家店的塔吉鍋上蓋都是密封的,我在電視上也看過蓋子頂端是有個小孔透氣的。
聽說店裡的裝潢是由一位法國設計師設計的,非常具有異國風格,老闆 Hicham 很帥也很親切好客,跟大姑丈用法語聊天聊得很開心。大姑丈的母親是法國人,有 1/2 的法國血統,他也在法國出生,所以法語說得很好。大姑丈說他以前也出差去過摩洛哥,我問他覺得這家餐廳的味道有沒有道地?大姑丈說當時他都在飯店吃西餐,沒吃過當地食物,哈哈哈,真是笑死我了!
莎幕拉沙拉 120 元,中間是胡蘿蔔、巴西里加香料,兩邊的是 Pita 麵包,用Pita 夾中間的沙拉吃,胡蘿蔔的甜味及香料味搭配很不錯。Pita(口袋麵包)流行在中東、希臘等地區。它的特色是一烤就會膨脹,中間是空的,切成兩半就像口袋,可以裝餡料吃,又Q又香,而且餡不會掉出來。
撒路克沙拉 120 元,這是茄子加蕃茄做的,我吃了一小口,果然茄子到了非洲還是茄子,噁!
番紅花牛肉蜜棗塔吉 250 元,白色那陀一開始以為是馬鈴薯泥,仔細一看才發現是白花椰菜。牛肉燉的不錯,香料味道濃郁,是我喜歡的味道。加上 Pita 沾醬汁或包牛肉一起吃,很棒!
牛肉谷司谷司飯 280 元,老爸點的,我吃了一小口,覺得還好。谷司谷司飯(Couscous)是由粗麵粉製造,在中東及地中海沿岸的國家很普遍,吃起來有點像小米粥的小米。
香料橄欖雞腿塔吉 280 元,小姑姑點的我沒吃,他說普普,不過我比較不相信小姑姑的味覺,呵呵。
摩洛哥蕃茄牛肉丸塔吉 220 元,老姐點的,我嚐了點味道覺得還 OK。
海鮮塔吉 270 元,堂姊點的我沒吃,她說裡面的魚很大塊,但是他比較不喜歡吃魚。
香料雞肉番紅花飯 190 元,大姑丈點的我沒吃。
摩洛哥薄荷茶,我很少喝這種東西,所以也分不出好壞,就是有點涼涼的,去油解膩。
摩洛哥米布丁,第一次吃米布丁,就是布丁裡面加米,感覺滿特別的。味道不是很甜,還不錯。多數食品歷史學家認為『米布丁』起源於中東,一開始它是一種用幾種不同的穀物做出來的粥。中國人和印度人使用在東方盛產的米作為原料創造出了這種食品。西方中世紀的烹調書就已經有了它的身影,和很多的布丁和流質食物一樣,當時它經常是供應給病人和殘疾人,羅馬人就只把它當作藥來用。不過在英國,莎士比亞時代米布丁就已經成了流行的餐後甜點。
最近大概是慶祝新年,有抽獎活動,每個死孩子去抽了一張,有些是折價卷,另外還抽到下面幾樣。
海利拉湯,我沒喝。
番紅花飯,味道很淡,吃不出啥味道。
烤棉花糖,我沒吃,都是女人跟死孩子吃的。
如果點個主餐加成套餐,一個人大概就是 300~500 元的價位,嚐試一下比較少見的摩洛哥料理也很不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